幫助不聽話的孩子
衛生署彰化醫院 兒童心智 梁孫源醫師

許多孩子的行為是學習而來,行為的後果和父母的反應,決定了孩子行為出現的頻率。
當孩子有問題行為出現時,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行為,處罰僅告訴孩子不可這麼作,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教孩子該怎麼作。比如說孩子輸不如意就大吵大鬧,我們就必須先回想,是否是因為孩子每次大吵大鬧後都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,因而孩子無形中學會了以此種方式來達成他的目的。或者是我們在孩子不聽話時,時常使用較激烈的方式來對待孩子,孩子無形中模仿了父母的行為。
Patterson 提出了如下親子互動的惡性循環:



當父母和孩子陷入互相叫囂的惡性循環時,孩子的妥協,讓父母覺得自己應該比孩子更兇孩子才會聽話;當最後是父母妥協時,孩子學到的是,只要叫囂得夠激烈就可以達到目的。親子關係最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。
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並不困難,但父母必須先用點心思。父母必須先讓孩子體驗到正向親子關係的美好。當孩子行為正向時,父母需提供及時的關注和讚賞,讓孩子喜歡這種感覺。父母先細心的注意孩子的行為,每天抓住孩子表現好的時機點,真誠的稱許他的好行為,如此,可大幅增加孩子的好行為的出現機會。
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,建議父母先讓自己冷靜下來,這是對孩子的身教,示範給孩子看我們處理難題時的態度。對於不會構成危險的問題行為,父母須採堅定不妥協的態度,不讓孩子依此方式得到他所要求得事物。如果是八歲以下的孩子,對於輕微的問題行為可以採用”故意不理會”的方式應對,等待該問題行為停止後,再告訴孩子”我是因為不喜歡你剛剛用吵鬧的方式而故意不理你,下次你再吵鬧,我一樣不會理你。但是,只要你心平氣和,好好的坐下來講,我也會專心的與你討論你的需要。”
當孩子出現嚴重的問題行為時,就得及時制止。八歲以下的孩子建議可使用”安靜椅”。在家中的一個無聊的角落放置一張椅子,當孩子出現嚴重問題行為時,帶孩子到安靜椅上隔離至少三分鐘,直到孩子冷靜下來。當孩子冷靜下來後,告訴孩子他被處罰的原因,以及要他完成原本應完成的事。例如要孩子收玩具,孩子不願意而摔玩具。當孩子坐在椅子上冷靜下來後,仍需要求孩子將玩具收好,若孩子拒絕,就繼續隔離三分鐘;若孩子聽話了,去收玩具了,就要肯定孩子的改變。
抓住孩子表現好的時刻,立即讚賞,藉以增加日後好行為出現的頻率;對於孩子的不當行為,每次出現時,一致的以不理會及安靜隔離的方式來削弱不當行為的作用,藉此減少不當行為出現的頻率。這樣的作法,對多數八歲以下不聽話的孩子,是有效的作法。
◎參考資料
1.GOODMAN, R. & SCOTT, S. 2005. Child Psychiatry Blackwell.
2.SCOTT, S. 2008. Parenting Programs. In: RUTTER, M. (ed.) Rutter's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. 5 ed. oxford: blackwall.
3.MCMAHON, R. J. & FOREHAND, R. L. 2003. Helping the noncompliant child: Family-based treatment for oppositional behavior (2nd ed.), New York, NY, Guilford Press; US.
4.MICHAEL RUTTER CENTRE 2010. Parent Child Game. Mauseley Hospital: NHS, UK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weryuping 的頭像
    sweryuping

    署立彰化醫院『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』

    sweryu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